首页 > 软件 > 国外客户要求设备满足51M safety standard?请问这个安全标准具体内容是什么?

国外客户要求设备满足51M safety standard?请问这个安全标准具体内容是什么?

软件 2023-09-11

美国安全标准

美国安全标准 概述 美国1922年颁布的消费品安全法规,是安全领域中的基本法律。 该法规授权消费者制品安全委员会(CPSS),对特定门类物品规定了特定的安全要求。 目前该委员会对15000种以上消费灶商品的安全具有裁决权, 凡经该委员会裁定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商品,将强行取缔其生产、进口和销售。同时发出公告, 要求消费者将商品退回经销的商店,或要求制造厂返修。该委员会还对制造厂、进口商、批发商、 零售商、消费者在保证和监督商品是否安全方面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 对违法者,将追究民事和刑事责任,并给予罚款。 法律规定,凡输入美国的消费品必须经过检验,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进入美国

设备出口需要什么认证

外贸出口认证介绍

你知道你的产品在其他国宽孙家需要通过哪些安全证书吗?这些认证标志意味着什么?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国际著名认证标志有21种及其含义。查看您的产品已通过的以下认证。

1、 CE认证

CE标志是一种安全认证标志,被视为制造商打开和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CE代表欧洲统一(CONFORMITEEUROPEENNE)。所有带有“CE”标志的产品都可以在欧盟成员国销售,而不需要满足每个成员国的要求,从而实现了货物在欧盟成员国内的自由流通。

2、 RoHS认证

RoHS是《限制在电气和电子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缩写。RoHS列出了六种有害物质,包括铅铅、镉镉、汞汞、六价铬Cr6+、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联苯。欧盟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RoHS。使用或含有重金属、多溴二苯醚、多溴联苯和其他阻燃剂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不得进入欧盟市场。RoHS针对所有在生产过程和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上述六种有害物质的电气和电子产品,主要包括白色物品,如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吸尘器、热水器等,黑色物品,如音频和视频产品、DVD、CD、电视接收器、IT产品、数码产品、,通信产品等;电动工具、电动电子玩具、医用电气设备

例如,当客户询问是否有RoHS时,他应该询问是否需要成品RoHS或原始RoHS。有些工厂无法生产成品RoHS,包括RoHS在内的价格一般比普通产品高10%-20%。

3、 UL认证

UL是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缩写。UL Safety Testing Institute是美国最权威的组织,也是从事安全测试和鉴定的大型非政府组织。它是一个独立、非盈利的专业组织,为公共安全进行实验。它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来研究和确定各种材料、装置、产品、设备、建筑物等是否对生命财产有害以及危害程度;确定、准备和发布有助于减少和防止生命和财产损失的相应标准和材料,并开展事实调查业务。总之,它主要从事产品安全认证和运营安全认证业务。其最终目的是为市场获得具有相当安全标准的产品,并为保障人类健康和财产安全做出贡献。UL作为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有效手段,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UL无需进入美国。

4、 FDA认证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简称FDA。FDA是美国政府在卫生与公众服务部(DHHS)和公共卫生部(PHS)设立的执行机构之一。FDA负责确保美国生产或进口的食品、化妆品、药品、生物制剂、医疗设备和放射性产品的安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民众认为有必要有效改善食品供应安全。去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2002年《公共卫生安全和生物恐怖主义预防与应对法案》后,拨款5亿美元授权FDA制定实施该法案的具体规则。该法规规定,FDA将为每个注册申请人分配一个特殊的注册号。外国机构出口到美国的食品必须在抵达美国港口前24小时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报告,否则将被拒绝入境并扣留在入境港。扰慧

FDA只需要注册,不需要认证。没有FDA注册证书。如果产品在FDA注册,将获得注册号。FDA将给申请人一个答复(由FDA管理员签字),但没有FDA证书声明。

5、 FCC认证(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成立于1934年,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向国会负责。FCC通过控制无线电、电视、电信、卫星和电缆来协调国内和国际通信。对于美国50多个州、哥伦比亚和地区,为了确保与生命和财产相关的无线电和有线通信产品的安全,FCC的工程和技术办公室负责委员会的技术支持以及设备批准。许多无线电应用产品、通信产品和数字产品如果想要进入美国市场,都需要FCC批准。FCC委员会调查和研究产品安全的各个阶段,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时,FCC还包括无线电设备和飞机的检测。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范射频设备的进口和使用,包括计算机、传真机、电子设备、无线电接收和发送设备、无线电控制玩具、电话、个人计算机和其他可能危害人身安全的产品。如果这些产品要出口到美国,必须由政府授权的实验室根据FCC技术标准进行测试和批准。进口商和海关代理应声明每个射频设备符合FCC标缓巧答准,即FCC许可证。

6、 CCC认证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和体现国民待遇的原则,国家对强制性产品认证使用统一标志。新的国家强制认证标志的名称为“中国强制认证”,英文名称为“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CC”。中国强制认证标志实施后,将逐步取代原有的“长城”标志和“CCIB”标志。

7、 CSA认证

CSA是加拿大标准协会的缩写。CSA成立于1919年,是加拿大第一个致力于制定工业标准的非营利组织。在北美市场销售的电子、电气和其他产品需要获得安全认证。目前,CSA是加拿大最大的安全认证机构,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安全认证权威机构之一。它可以为机械、建筑材料、电器、计算机设备、办公设备、环境保护、医疗消防安全、体育和娱乐等所有类型的产品提供安全认证。CSA已为全球数千家制造商提供认证服务。每年,北美市场上都有数亿带有CSA标志的产品出售。

8、 n.丁

德国标准研究所。DIN是德国的主管标准化机构。作为国家标准化组织,DIN参与国际和区域非政府标准化组织。DIN于1951年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由DIN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联合组建的德国电工委员会(DKE)代表德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DIN也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标准。

9、 英国标准学会

英国标准协会(BSI)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标准化机构。它不受政府控制,但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BSI制定和修订英国标准并促进其实施。

10、 CB认证

1991年6月,中国国家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组织(iEcEE)管理委员会(Mc)接受为认可和颁发CB证书的国家认证机构。九个下属检验站被接受为CB实验室(认证机构的实验室)。只要企业获得了委员会颁发的cB证书和测试报告,IECEE ccB系统中的30个成员国将得到认可,基本上无需将样品发送到进口国进行测试。这既节省了获得该国认证证书的成本,也节省了时间,这对出口产品非常有利。

11、 EMC认证

电子电气产品的电磁兼容性(EMC)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指标,它不仅关系到产品本身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安全性,还可能影响其他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关系到电磁环境的保护。根据欧盟政府的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所有电气和电子产品必须通过EMC认证并贴上CE标志,才能在欧盟市场销售。这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各国政府已采取措施对电气和电子产品的RMC性能实施强制性管理。它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如欧盟89/336/EEC。

12、 PSE认证

PSE是日本JET为符合日本安全法规的电子和电气产品提供的认证印章。根据日本的DENTORL法(电气设备和材料控制法),498种产品在进入日本市场之前必须通过安全认证。

13、 GS认证

GS标志是由德国劳工部授权的TUV、VDE等机构颁发的安全认证标志。GS标志是欧洲客户认可的安全标志。一般来说,GS认证产品的单价较高,更受欢迎。

14、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委员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标准化组织,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ISO建立了国际标准。ISO的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全球标准化工作,组织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交流信息,并与其他国际组织合作,共同研究相关标准化问题。

15、 HACCP公司

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的缩写,即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被认为是控制食品安全和风味质量的最佳和最有效的管理体系。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将HACCP定义为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的控制方法;分析影响产品安全的原材料、关键生产过程和人为因素,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监控程序和标准,并采取标准化的纠正措施。国际标准CAC/RCP-1《食品卫生通则》(1997年第3版)将HACCP定义为识别、评估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系统。

16、 GMP公司

GMP是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良好生产规范”。它是一种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注重食品卫生和安全的管理。简言之,GMP要求食品制造商拥有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工艺、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体系,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和健康)符合监管要求。GMP的内容是食品加工企业必须满足的最基本条件。

17、 到达,到达

REACH是欧盟法规“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的缩写。这是欧盟建立的化学品监管体系,自2007年6月1日起实施。这是一项涉及化学品生产、贸易和使用安全的监管提案。该法规旨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保持和提高欧洲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发展无毒无害化合物的创新能力。REACH指令要求所有在欧洲进口和生产的化学品必须通过一套全面的程序,如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以便更好、更简单地识别化学品的成分,以实现确保环境和人类安全的目的。该指令主要包括注册、评估、授权、限制和其他主要项目。任何商品都必须有列出化学成分的登记文件,并说明制造商如何使用这些化学成分和毒性评估报告。所有信息都将输入正在建设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欧盟新机构欧洲化学局管理。

18、 清真的

清真,原意为“合法”,中文翻译为“清真”,即满足穆斯林生活习惯和需求的食品、药品、化妆品和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添加剂。马来西亚是一个穆斯林国家,一直致力于发展清真产业。马来西亚颁发的清真认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穆斯林人民的信任。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也逐渐认识到清真产品的巨大潜力,不遗余力地启动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并制定了相应的清真认证标准和流程。

19、 C/A-tick认证

C/A-tick认证是澳大利亚通信局(ACA)为通信设备颁发的认证标志。C-tick认证周期为1-2周。产品执行ACAQ技术标准测试,向ACA注册使用A/C Tick,填写“符合性声明表”,并与产品符合性记录一起保存。在通信产品或设备上粘贴带有A/C Tick标志的标签。销售给消费者的A-Tick仅适用于通信产品,大多数电子产品适用于C-Tick。但是,如果电子产品申请A-Tick,则无需单独申请C-Tick。自2001年11月起,澳大利亚/新西兰的EMI申请合并;如果产品要在这两个国家销售,则必须在ACA(澳大利亚通信管理局)或新西兰(部

经济发展部)。澳大利亚的EMC系统将产品分为三个级别。在销售二级和三级产品之前,供应商必须向ACA注册并申请C-Tick标志。

20、 SAA认证

SAA认证是澳大利亚标准机构,是澳大利亚标准协会的子公司。很多朋友称澳大利亚认证为SAA。SAA是一种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电气产品,必须符合当地安全法规,即行业经常面临的认证。由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互认协议,所有经澳大利亚认证的产品都可以顺利进入新西兰市场。所有电气产品应通过安全认证(SAA)。SAA标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正式认可,另一种是标准标志。型式认证只能由样品进行,而标准标志需要每个工厂进行审查。目前,在中国申请SAA认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CB测试报告传输。如果没有CB测试报告,您也可以直接申请。通常,ITAV灯具和小型家用电器申请澳大利亚SAA认证的期限为3-4周。如果产品质量不达标,日期可能会延长。报告提交澳大利亚审核时,应提供产品插头的SAA证书(主要用于带插头的产品),否则不予处理。产品中重要部件(如灯具)的SAA证书应与灯具中变压器的SAA认证一起提供,否则澳大利亚审计数据将无法通过。

21、台湾BSMI认证

BSMI是台湾经济部标准检验局发布的“标准、计量和检验局”英文版。根据中国台湾经济部的公告,自2005年7月1日起,进入台湾的产品将受到电磁兼容性和安全法规的监管。中国台湾的BSMI认证是强制性的,它对EMC和SAFETY都有要求。然而,BSMI目前没有工厂检查,但必须按照标准局的规定行事。

为了为客户提供给本土化的就近服务,我们致力于在在世界各地培养和发展我们咨询师团队,目前我们在中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和英国设有专业的咨询师团队。 在中国的咨询师团队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华中地区,可以便利地为全国客户提供服务。 咨询师团队成员均具有扎实的学历基础和过硬的专业背景,其中不乏来自于国际标准机构的专家成员,国际知名认证机构的高级主管,国际知名医疗器械企业质量和研发经理以及具有北美RAC资格的咨询师。 咨询师团队能够熟练运用中文、英文、荷兰语、意大利语、德语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

安全生产标准化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主要内容如下: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

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3.2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 资源 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4、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

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

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核心要求

5.1 目标

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

5.2.1 组织机构

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 职责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3 安全生产投入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

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

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2 规章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5.4.3 操作规程

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4.4 评估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5 修订

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

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

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5 教育培训

5.5.1 教育培训管理

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

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来参观、学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告知。

5.5.5 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应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工作。

企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逐步形成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单位特点的安全价值观,实现法律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高。

5.6 生产设备设施

5.6.1 生产设备设施建设

企业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安全设备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企业应按规定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规范管理。

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5.6.2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

企业应对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各种安全设备设施,建立台账,定期检维修。对安全设备设施应制定检维修计划。

设备设施检维修前应制定方案。检维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检维修过程中应执行隐患控制措施并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

5.6.3 新设备设施验收及旧设备拆除、报废

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拆除和报废,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

企业应执行生产设备设施到货验收和报废管理制度,应使用质量合格、设计符合要求的生产设备设施。

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处置。拆除的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到危险物品的,须制定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

5.7 作业安全

5.7.1 生产现场管理和生产过程控制

企业应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控制。对生产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存在的隐患,应进行分析和控制。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内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活动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作业许可证应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安全措施等内容。

企业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时,应当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5.7.2 作业行为管理

企业应加强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对作业行为隐患、设备设施使用隐患、工艺技术隐患等进行分析,采取控制措施。

5.7.3 警示标志

企业应根据作业场所的实际情况,按照GB2894及企业内部规定,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进行危险提示、警示,告知危险的种类、后果及应急措施等。

企业应在设备设施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维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

5.7.4 相关方管理

企业应执行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管理制度,对其资格预审、选择、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提供的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进行管理。

企业应建立合格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根据服务作业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企业应对进入同一作业区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

不得将项目委托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或条件的相关方。企业和相关方的项目协议应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5.7.5 变更

企业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对机构、人员、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变更的实施应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

5.8 隐患排查和治理

5.8.1 隐患排查

企业应组织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对隐患进行分析评估,确定隐患等级,登记建档,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的公布,以及企业操作条件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建设,相关方进入、撤出或改变,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的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的,应及时组织隐患排查。

隐患排查前应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的目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排查方法。排查方案应依据: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

——设计规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等。

5.8.2 排查范围与方法

企业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的需要和特点,采用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

5.8.3 隐患治理

企业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和应急措施。

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

5.8.4 预测预警

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运用定量的安全生产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体现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的预警指数系统。

5.9 重大危险源监控

5.9.1辨识与评估

企业应依据有关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安全评估。

5.9.2登记建档与备案

企业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并按规定备案。

5.9.3监控与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5.10 职业健康

5.10.1职业健康管理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企业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将检测结果存入职业健康档案。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设置报警装置,制定应急预案,配置现场急救用品、设备,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各种防护器具应定点存放在安全、便于取用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场急救用品、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检维修,定期检测其性能,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5.10.2职业危害告知和警示

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和防护措施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企业应采用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按照GBZ158要求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5.10.3职业危害申报

企业应按规定,及时、如实向当地主管部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并依法接受其监督。

5.11应急救援

5.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企业应建立与本单位安全生产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组织训练;无需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可与附近具备专业资质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

5.11.2应急预案

企业应按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针对重点作业岗位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应根据有关规定报当地主管部门备案,并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定期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

5.11.3应急设施、装备、物资

企业应按规定建立应急设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

5.11.4应急演练

企业应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5.11.5事故救援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积极开展事故救援。

5.12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5.12.1事故报告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单位、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必要时向相关单位和人员通报。

5.12.2事故调查和处理

企业发生事故后,应按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明确其职责与权限,进行事故调查或配合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

事故调查应查明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等。

事故调查组应根据有关证据、资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建议,编制事故调查报告。

5.13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

5.13.1绩效评定

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所有部门、所属单位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死亡事故后应重新进行评定。

5.13.2持续改进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和安全生产预警指数系统所反映的趋势,对安全生产目标、指标、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扩展资料

评定标准

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含900分);

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含800分);

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700分(含700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标准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生产标准化

5s管理的具体要求,要达到怎样的标准?

5s管理的具体要求:

1、整理

(1)日文读音(Seiri)

(2)定义:区分要与不要的物品,现场只保留必需的物品。

(3)目的:

①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

② 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

③ 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

④ 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

⑤ 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

⑥ 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4)意义:

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对生产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车间里各个工位或设备的前后、通道左右、厂房上下、工具箱内外,以及车间的各个死角,都要彻底搜寻和清理,达到现场无不用之物。

2、整顿

(1)日文读音(Seiton)

(2)定义:必需品依规定定位、定方法摆放整齐有序,明确标示。

(3)目的:不浪费时间寻找物品,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

(4)意义: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生产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5)要点:

① 物品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和区域,以便于寻找,消除因混放而造成的差错;

② 物品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例如,根据物品使用的频率,经常使用的东西应放得近些(如放在作业区内),偶尔使用或不常使用的东西则应放得远些(如集中放在车间某处);

③ 物品摆放目视化,使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加以区别。

3、清扫:

(1)日文读音(Seiso)

(2)定义:清除现场内的脏污、清除作业区域的物料垃圾。

(3)目的:清除“脏污”,保持现场干净、明亮。

(4)意义:将工作场所之污垢去除,使异常之发生源很容易发现,是实施自主保养的第一步,主要是在提高设备稼动率。

(5)要点:

① 自己使用的物品,如设备、工具等,要自己清扫,而不要依赖他人,不增加专门的清扫工;

② 对设备的清扫,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清扫设备要同设备的点检结合起来,清扫即点检;清扫设备要同时做设备的润滑工作,清扫也是保养;

③ 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当清扫地面发现有飞屑和油水泄漏时,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4、清洁:

(1)日文读音(Seiketsu)

(2)定义: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维持其成果。

(3)目的:认真维护并坚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效果,使其保持最佳状态。

(4)意义:通过对整理、整顿、清扫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5)要点:① 车间环境不仅要整齐,而且要做到清洁卫生,保证工人身体健康,提高工人劳动热情;② 不仅物品要清洁,而且工人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工作服要清洁,仪表要整洁,及时理发、刮须、修指甲、洗澡等;③ 工人不仅要做到形体上的清洁,而且要做到精神上的“清洁”,待人要讲礼貌、要尊重别人;④ 要使环境不受污染,进一步消除浑浊的空气、粉尘、噪音和污染源,消灭职业病。

5、素养:

(1)日文读音(Shitsuke)

(2)定义:人人按章操作、依规行事,养成良好的习惯,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教养的人。

(3)目的:提升“人的品质”,培养对任何工作都讲究、认真的人。

(4)意义:努力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生活习惯和作风,让员工能通过实践5S获得人身境界的提升,与企业共同进步,是5S活动的核心。

扩展资料:

5S管理的五大效用可归纳为5个S,即:Safety(安全)、Sales(销售)、Standardization(标准化)、Satisfaction(客户满意)、Saving(节约)。

1.确保安全(Safety)

通过推行5S,企业往往可以避免因漏油而引起的火灾或滑倒;因不遵守安全规则导致的各类事故、故障的发生;因灰尘或油污所引起的公害等。因而能使生产安全得到落实。

2.扩大销售(Sales)

5S是一名很好的业务员,拥有一个清洁、整齐、安全、舒适的环境;一支良好素养的员工队伍的企业,常常更能博到客户的信赖。

3.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通过推行5S,在企业内部养成守标准的习惯,使得各项的活动、作业均按标准的要求运行,结果符合计划的安排,为提供稳定的质量打下基础。

4.客户满意(Satisfaction)

由于灰尘、毛发、油污等杂质经常造成加工精密度的降低,甚至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而推行5S后,清扫、清洁得到保证,产品在一个卫生状况良好的环境下形成、保管、直至交付客户,质量得以稳定。

5.节约(Saving)

通过推行5S,一方面减少了生产的辅助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因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从而可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可谓“5S是一位节约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5S现场管理法

什么是安全操作规程?它包括哪些内容

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证安全生产而制定的,操作者必须遵守的操作活动规则。它是根据企业的生产性质、机器设备的特点和技术要求,结合具体情况及群众经验制定出的安全操作守则。是企业建立安全制度的基本文件,进行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处理伤亡事故的一种依据。 安全操作规内容:1、总则;2、工作前的安全规则;3、工作时的安全规则;4、工作结束时的安全规则。 设备操作规程三阶段: 设备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包括对作业环境、设备状态、人员状态、操作程序、人机交互和异常情况处理等规定。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完成后三个阶段。 1. 作业前阶段:观察作业天气、采光、地形等情况,清理好工作现场;仔细检查设备

标签:企业管理 互联网 商业 其他法律 安全生产标准化

大明白知识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wangpan131.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19930号-18